【糖尿病併發症:糖尿病足】 盧中允醫師 五十多歲的李小姐回診時,右腳包著厚厚的紗布,醫師看李小姐的病歷發現晚了一個月回診,趕緊關心詢問晚回診的原因及足部傷勢。 李小姐說到,一個月前在戶外赤腳走路,被小石頭磨破腳底的皮膚,因為傷口很小,而且也沒有痛感,所以不以為意,沒擦藥也沒認真照顧傷口,過了一周後,某天在沙發盤腿坐時,家人突然發現李小姐的腳底傷口怎麼變好大了,外觀紅腫,還有流出液體,趕緊就醫,住院使用抗生素才把腳部感染控制好。 這是典型的糖尿病足表現。 《糖尿病足發生的原因:1.末稍神經病變》 血糖高會破壞全身的大小血管,而腿部負責感覺的神經系統,一樣需要血管帶來氧氣、養分,如果這些小血管因為血糖高,就容易有阻塞不通的情形,則無法供給神經系統足夠的氧氣、養分,造成神經系統營養不良甚至壞死,產生足部麻木感、燒灼感、刺痛感、無感覺。 足部神經受傷,會對感覺不敏銳,感覺不到疼痛。踩到尖銳物也不痛,洗腳水太燙也不知道,鞋子太緊刮傷出水泡也不知道。 《糖尿病足發生的原因:2.末稍血管病變》 身體若出現傷口,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血液循環,就可以提供充足的氧氣養分,輕鬆的修復組織。但是如果今天血糖高沒有控制好,血液循環從心臟一路要流到腿部,距離很遠,這中間的血管路線又已經狀況不良了,就無法帶來足夠的氧氣養分修復組織,若再加上傷口照顧不當,小傷口就會越來越大。 (可以想像成要從台南開車送貨到台北,路途已經很遠了,若再加上塞車、道路施工、道路縮減,送達的效率會變很差。) 若生活習慣及病史還有抽菸、體重過重、高血壓、高血脂,形況就會更加嚴重。 《如何預防糖尿病足》 1. 每天足部檢查:洗澡時或睡覺前,檢查腳底、腳背、腳趾縫皮膚有無水泡、雞眼、厚繭、發紅或裂傷現象,視力不佳或柔軟度不佳時可用鏡子輔助,或請家人協助觀察。如有發現上述情形,應就診,請勿自行拿未消毒過的刀片、剪刀處理。 2. 每天足部清潔:用溫水洗淨,尤其是腳趾縫間,萬一有灰趾甲、香港腳,務必就診。如果想要熱水溫泉水泡腳,請旁人幫你試試看溫度,或用自己的手肘試溫度。 3. 鞋襪的選擇:平常不要赤腳,選擇棉質、吸汗、柔軟及保暖的襪子,讓腳保持乾淨乾爽。選一雙好走的鞋子,減少腳的負擔,並避免穿夾腳拖、涼鞋、拖鞋、高跟鞋外出。襪子頭不宜過緊,以免壓迫腳踝血液循環。穿鞋前要檢查鞋內是否有異物。 4.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並戒菸。 5.出現傷口,請找醫師評估:依照醫師的指示塗抹特定傷口照護藥物,並用紗布包紮蓋好。 妥善控制血糖、維護足部皮膚完整及清潔,是保護糖尿病病患遠離糖尿病足的不二法門。 #糖尿病 #糖尿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