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于玶醫師 甲狀腺眼病變是甲狀腺亢進患者常見的一種眼部疾病,發生率約佔甲狀腺亢進患者的25-50%。它的病理機轉主要是造成甲狀腺亢進的自體免疫抗體(抗甲促素受體抗體anti-TSH receptor antibody)作用在眼窩的纖維母細胞,造成葡萄糖胺聚醣堆積在眼外肌肉纖維以及眼窩脂肪細胞間,擴大組織的體積容量,導致眼睛外凸、眼外肌作用異常,進而造成乾眼、異物感、畏光、過度流淚、複視及眼後窩壓力感等症狀。上個月參加內分泌年會,特意選擇了自己經驗較不足的"甲狀腺眼病變"去聽講,除了讚嘆眼科醫師們的鬼斧神工,也意外發現血脂的治療似乎也能改善甲狀腺眼病變!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些甲狀腺眼病變的小知識。
甲狀腺眼病變在臨床上最常見的特點是上眼瞼攣縮,導致眼白露出,看起來很像在瞪人的錯覺。凸眼的程度主要取決於眼窩的深度、眼外肌肉或是脂肪組織腫大的程度。凸眼的表現通常是對稱,但也可能非對稱發生。凸眼易造成乾眼、異物感、畏光、過度流淚等症狀,嚴重時會造成眼睛發炎或是角膜潰爛。眼外肌肉若有腫大或受到壓迫,則會影響眼球的轉動,進而造成複視的現象。
甲狀腺眼病變的嚴重程度可以參考2021歐洲甲狀腺眼病變治療治療共識(EUGOGO),其中把甲狀腺眼病變的嚴重程度分成三類,包含輕度、中度到重度及威脅視力等分別。甲狀腺眼病變發炎的活動程度則可參考Mourits提出的臨床活動分數(clinical activity score CAS) 來評估,若是臨床活動分數大於三分則表示處於發炎活動期,需要先使用類固醇等藥物來抑制發炎反應。
甲狀腺眼病變的危險因子包含基因、性別、抽菸、甲狀腺機能狀態、抗甲促素受體抗體(anti-TSH receptor antibody) 濃度、放射碘治療以及年紀。








甲狀腺眼病變的病程具有多樣性,治療方式要根據疾病的嚴重性和活動性加以評估。治療主要包含盡早控制甲狀腺功能,吸菸的患者建議要積極戒菸,抗甲狀腺藥物及甲狀腺手術不會影響眼病變,然而放射性碘治療則要留意眼病變的發生或惡化。多數患者症狀輕微,只需要簡單的治療就能緩解症狀;少數中度到重度的患者在活動期需要先接受免疫抑制療法,於非活動期則可考慮復健性手術治療。
參考資料
1. 內科學誌2012:23:9-20-葛瑞夫茲氏眼病變
2. European 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2021) 185, G43–G67-The 2021 European Group on Graves’orbitopathy (EUGOGO)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f Graves’ orbitopath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