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教新知

『橋本氏甲狀腺炎』林安琪醫師
『橋本氏甲狀腺炎』林安琪醫師

#橋本氏甲狀腺炎_林安琪醫師

40歲的陳小姐過去無任何病史,最近半年內經常感到疲倦無力、怕冷、嗜睡、做什麼事情都提不起勁,月經不規則,食慾變差但是體重卻一直變胖。至內分泌科門診就醫,理學檢查發現陳小姐脖子有輕度甲狀腺腫大、臉部浮腫,且心跳偏慢(每分鐘50下)。

綜合以上症狀,醫師懷疑有甲狀腺低下。進一步詢問家族史,發現她的媽媽跟姊姊過去也有甲狀腺腫大的病史。抽血報告顯示陳小姐有甲狀腺低下,並且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為陽性,超音波下甲狀腺呈現瀰漫性、異質性且低迴音度甲狀腺腫大,診斷為『橋本氏甲狀腺炎併甲狀腺低下症』。門診開立甲狀腺素給她,經治療三個月後,症狀明顯改善,抽血甲狀腺功能也恢復正常。

# 病因

『橋本氏甲狀腺炎(Hashimoto’s thyroiditis)』是一種會造成甲狀腺慢性發炎的自體免疫疾病。發病機轉至今尚未完全明瞭,可能與遺傳、碘攝取量高、硒缺乏、煙草暴露有關。

西元1912年,也就是民國元年,在德國的臨床外科醫學雜誌上由一位日本人『橋本策(Hakaru Hashimoto)』首先報告了相關病例。他發現4名年齡介於40歲到61歲間的女性病人有甲狀腺腫大、硬而且呈結節。雖然甲狀腺腫大,但甲狀腺功能卻不足。在顯微鏡下,正常的甲狀腺濾泡組織被淋巴結一樣的組織取代。因此,他稱之為『淋巴瘤性甲狀腺腫』。後來於西元1957年,多奈克和羅伊特在病人的血中發現『甲狀腺抗體』。

臨床上,橋本氏甲狀腺炎的診斷除了病人有甲狀腺腫以及顯微鏡下看到瀰漫性淋巴球浸潤之外,亦可抽血測定血中的甲狀腺抗體。在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病人上,常見『甲狀腺過氧化酶抗體(Anti-TPO antibody, 或稱Anti-microsomal antibody,簡稱AMA)』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Anti-Thyroglobulin antibody, 簡稱ATA)』數值明顯上升,可以用來輔助診斷。

# 臨床表現

橋本氏甲狀腺炎多見於40-60歲的女性,女性患者約為男性的5-10倍。發病初期常無特殊症狀,常見症狀為硬且有多發性結節的甲狀腺腫。此外,亦可能合併甲狀腺功能異常的症狀。病人可能一開始只有甲狀腺腫,後來慢慢出現甲狀腺低下的症狀 (怕冷、便祕、疲累、無力、浮腫、皮膚及頭髮變乾變粗等) 。少數則出現甲狀腺亢進的症狀,例如: 緊張、心悸、手抖、體重減輕、大便次數稱加,甚至凸眼等。根據台大醫院內分泌科張天鈞教授所著的『甲狀腺疾病』書中統計作者從民國69年3月至76年2月期間,經過甲狀腺細針吸引細胞學檢查,佐以甲狀腺抗體測定證明是橋本氏甲狀腺炎的106例病例,其中甲狀腺機能正常的佔了大多數(72.6%),而甲狀腺機能不足者占約四分之一(22.7%),僅有4.7%的人是甲狀腺機能亢進。然而,此種功能狀態並非一成不變的,所以臨床上必需長期追蹤。

# 治療

橋本氏甲狀腺炎的病人若合併甲狀腺低下症,可以使用補充甲狀腺素來治療,通常效果很好。飲食方面,要注意的是橋本氏甲狀腺炎患者平日必需『限碘』,避免吃海中植物。女性病患於懷孕時不用限碘,產後恢復限碘。

此外,橋本氏甲狀腺炎也須注意是否合併其他自體免疫疾病(例如:白斑,紅斑性狼瘡,惡性貧血,第一型糖尿病...等),其中要特別注意是否合併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會影響醫師用藥順序。